admin 发表于 2024-3-19 19:28:06

把折磨小动物当做乐趣。

所有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尚品格的人。孩子小的时候,只要孩子能合群,不欺负其他弱小的孩子或不折磨小动物,家长就觉得很欣慰。

家长看来,学习好不好那不是主要的,只要孩子懂得关心他人、心地善良就可以。但是有一天,家长突然发现孩子在残忍地折磨家里的小动物。这时,家长该怎么办呢?也许家长的心理落差大,觉得不可思议。这是从哪里学的呢?为什么那么残忍?于是,家长便回过头来,用半信半疑的眼光观察和自己孩子接触过的每一个小朋友。

孩子为什么会折磨小动物?

折磨或抽打小动物的行为,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敌对心理或者攻击心理引起的。以前曾受过精神上的摧残或者身体、性方面的虐待,或者家长过分放任孩子的言行举止,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孩子的敌对心理和攻击心理。

什么样的孩子喜欢残忍地抽打或折磨小动物?

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男孩子身上,而且经常发生在曾遭到过拒绝、受到过虐待,或者目睹过摧残场面的孩子身上。这样的孩子,几乎没有自尊心可言,他们没有好朋友,经常旷课等。

心灵处方——引导孩子善待小动物。

看见孩子折磨小动物时,应该怎么办呢?

看到孩子折磨小动物时,家长应该主动找孩子谈一谈他之所以有这种残忍行为的原因。另外,向孩子的老师、朋友进行多方了解,也会有一定帮助。家长要告诉孩子生命的尊严,培养孩子具有善心和同情心。如果孩子严重虐待小动物,就应该领孩子看一看心理医生。

看见其他孩子虐待小动物,家长应该跟自己孩子说什么?

孩子虐待小动物,说明孩子身上存在严重问题。所以,家长要当即给孩子讲授道理。看到周围虐待小动物的孩子,或者看到虐待小动物的场面,孩子当时所承受的内心痛苦和心理煎熬简直无法言喻。所以,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消解这种痛苦和煎熬。

我家孩子很优秀,但偶尔喜欢折磨小动物。我应该怎样理解这种行为呢?

可以说,这种行为源于孩子单纯的好奇心,属于“无罪性探险行为”。只要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,孩子就会马上改正过来。

怎样区分无罪性探险行为和虐待行为?

无罪性探险行为,来自单纯的好奇心;虐待行为,则来自妨碍他人、破坏他人的欲望。刚开始可能出于好奇心,到后来经过反复的虐待行为之后,再看到痛苦不堪的小动物就会变得麻木不仁,甚至产生愉悦心理。如果孩子身上出现这种倾向,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。

怎样教育孩子,他才能明白生命的宝贵而不再虐待小动物呢?

家里养个小宠物,或者和孩子一起拿着宠物饲料到动物园去玩。再积极一点可以让孩子参加营救小动物的组织或活动。总之,要让孩子多接触小动物。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高年级,家长可以在报纸或网络上找一些有关虐待小动物的报道,和孩子一起探讨、一起评价。当孩子能从动物的立场想问题时,家长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把折磨小动物当做乐趣。